作者:市总工会 发布时间:2010-07-07 15:07
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 舟山电力局线路工区检修二班(高塔运行班)班长朱昌林同志事迹
朱昌林,男,汉族,1968年3月出生。舟山电力局线路工区检修二班班长,中共党员,大专文化。
朱昌林同志自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电力线路施工及检修工作。20多年来,他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任劳任怨、谦虚好学、勤于钻研,努力践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990年起,多次被评为电力系统先进生产工作者,2007年被授予“舟山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8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抗冰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年又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同时获得了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他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宗旨,带领班组同志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程质量和施工工艺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他的班组被浙江省电力公司评为“先进班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朱昌林多年来取得的成绩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他用自己坚定的信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烈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建成了坚强的海岛电网,为千岛之城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爱岗敬业,不畏艰险。朱昌林同志从事线路工作20多年,他把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平凡而伟大的电力事业。在这8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参与架设的输电线路达到70多条,总长度超过900千米;攀爬铁塔、电杆18000多基次,总高度超过400千米,这相当于45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磨破、磨穿工作鞋90多双,参与紧急抢修70余次,创造了20多年无安全生产事故的辉煌成就。就是这些简单的数字,它们却诠释了一个线路工人对电力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社会的无私奉献。
2006年7月,西四3550线盘峙直线遭遇雷击短路,造成盘峙全岛、4806工厂以及五洲船厂等地大面积停电,事故就是命令,朱昌林接到抢修命令后,带领班组人员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小竹山岛。雷雨后天气闷热难耐,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抢修环境恶劣。为了尽量缩短抢修时间,使工厂尽快恢复生产用电、百姓尽快恢复生活用电,朱昌林率领抢修班不顾酷热和蚊虫叮咬、饿着肚子从下午3点一直抢修到晚上10点,终于按时修复受损线路。这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抢修工作,朱昌林已习以为常。然而,正是这样一次次的检修、抢修,铸就了他金子般闪闪发光的精神。为了维护舟山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确保社会用电,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奋战在最艰苦的岗位上,从没有一句怨言。他经常说:只有我们的努力付出,才有宁静乡村的万家灯火,喧闹都市的繁荣昌盛,才换来酷热夏日习习凉爽,冰雪寒天的暖意融融。
忘我工作,甘于奉献。作为新一代的电力工人,朱昌林同志努力继承老一辈电力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勇于承担新时代赋予自己的社会责任。在每个最险难的施工检修项目中,他总是主动请缨,要求多给自己实践锻炼机会。电力线路施工艰苦,经常在荒郊野外,甚至是孤岛上。架设铁塔,检修线路,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施工周期长、工地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相当匮乏;很多线路的铁塔都立在山顶上,道路崎岖陡峭,有时候根本就没有路,几十吨的塔材,工器具都必须靠人工扛上山。正因如此,磨练了朱昌林不怕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为了使班组人员保持体力、提高施工进度,他经常一个人利用休息时间扛塔材,编序号,肩膀磨出了血泡也一声不吭,后来同事们发现了工作服上的血渍才知道其中的原因。由于他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同事们都称他为“拼命三郎”。
近年来,随着舟山电网的不断发展壮大,线路施工检修的工程量与前几年相比成倍增加。由于电力工程施工作业危险性较大,安全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在陈旧线路改造过程中,因停电范围较大,跨越线路较多且工艺复杂等原因,可能影响安全施工。朱昌林作为班组长,除了完成好自己的施工任务外,还肩负着全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多年来,他总是起早贪黑,经常顶着星星出门,踏着月光回家,家中大小事情全托付给爱人照料。一顶安全帽,一身汗渍的工作服,一个鼓鼓囊囊的工具包陪伴着他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每当工程施工的关键时刻,他都连续加班加点,往往是工程完成了,他的喉咙喊哑了,身体消瘦了,双脚浮肿了,胡子长长了,脸膛晒黑了,可是他却毫无怨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影响线路安全的隐患和问题”,是他努力追求的安全工作目标。20多年来,在他手中检查过的安全工器具已经超过了10000多件次。从做安全员、班组长到现在,他所在的班组从未发生过一次异常和障碍,工人们戏称他是“编外工头”,“义务监理”。有人说他傻,但他总是笑着说:“只要工程能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再苦再累,我都开心”。
电力线路施工是特殊作业工种,不但要求懂得技术,还要胆大心细,每次最危险的地方总会有朱昌林的身影,“让我来!”这是他的口头禅。在最危险的任务中,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最危险的工作岗位上。他时常说,我们年轻人要敢于吃苦,要甘于奉献,敢于承担责任。多年来,他对待工作的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大家,是同志们的学习榜样。
战天斗地,抗冰抢险。2008年春节来临之际,一场百年一遇的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袭击了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浙江电网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灾情就是命令,按照省公司的统一部署,舟山市电力公司(2009年4月更名为舟山电力局)迅速组织人员、设备、物资,紧急投入了这一场人与天斗的抗灾保供电攻坚战。在决定支援参战人员时,朱昌林主动请缨,他放弃与父母、爱人、子女春节团圆的欢乐时光,毅然带领所在班组随抢险支援队伍奔赴丽水灾区抗冰抢修第一线。用他的话说“这是一生中难得机会,值!”。
在丽水灾区,输电杆塔所在的高山上,冰雪覆盖,一步三滑,路边竹叶结冰后像刀一样锋利,和着潮气的冷风一过,手脚都冰冷麻木;线路覆冰严重,张力过大,随时都有拉到杆塔的危险。但是朱昌林心里始终揣着那份责任,那份让他不忍放弃的责任,那份线路工人的责任。在海拔600多米的山巅,“抗冰抢险青年突击队”的旗帜高高飘扬,20多个日日夜夜,他带领抢修班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修复了一基基杆塔,重新架设了一条条输电线路,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最好的节日问候,安全、及时、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抢修任务,受到了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朱昌林同志因此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评为“抗冰灾先进个人”。抗冰归来,朱昌林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勇挑重担,锐意进取。2008年220kv大陆联网工程全面动工,这是舟山电力史上最大的工程(其中374米输电高塔为世界之最),这条线路的建设,标志着舟山电网的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对于舟山电力局线路工区来说,却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和考验,因为线路工区还没有成熟的220kv及以上线路和高塔的运行、检修方面的经验,为此,工区决定专门成立“高塔运行班”,委以朱昌林高塔运行班班长的重任。面对世界第一高输电塔,面对亚洲第一大跨度,面对着舟山最高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朱昌林坐不住了。他深感重任在肩,从施工验收到全面接收,从日常运行维护到线路检修,一个又一个难题都摆在面前。以上问题如何解决?经过细致的分析,朱昌林决定先从班组职工的职业技能入手,他多次到外地进行学习,并且亲自参与四分裂线路走线培训。学成归来,又先后组织多次高塔运行班与检修班班组成员进行走线训练。经过他的细心教育和鼓励动员,截止目前,工区所有高塔运行班员工和检修班员工都能熟练的掌握四分裂走线技能,并且能独立完成验收及检修工作,为即将到来的舟山电网高电压时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才能取得胜利。为确保工程投运后安全运行,他又自学多门课程,工作之余经常学习到深夜。从线路建设到运行检修,从施工图纸到内力计算,从材料汇总到组塔施工,朱昌林无一遗漏的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在这期间他还多次到外地考察、取经,查阅国内同等输电线路和同等高度铁塔的资料,上网查找国内外类似输电高塔的运行情况和各种信息。并且参与研究《高塔在线检测系统》,该项目已被列为浙江省电力公司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出了舟山海洋电力的大品牌。
创新争先、敢为第一。经过刻苦学习与努力实践,朱昌林于2005年12月获得了职业技师资格证书。他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工作实践有机结合,并不断创新,根据舟山海岛多、地形复杂的特点,在线路施工和检修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由于舟山群岛的特殊地理环境,海缆是联系舟山各岛屿的电力生命线,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船只锚损等外力破坏事故,严重影响电网安全,对海缆的保护是舟山电力局日常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舟山电力局线路工区承担着共14条总长80公里的海缆的运行维护工作,于是,朱昌林同志积极参加了海缆防锚损的科技、管理创新项目,这些项目分别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浙江分会评为优秀管理创新成果三等奖和一等奖。其中朱昌林同志参与研究的《ais海缆综合监控报警系统》科技成果获浙江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舟山电力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2010年他又参与了跨海线路防船损研究、海缆在线检测技术研究等科研任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干好本职工作,当一名合格的电力工人”是朱昌林对生命的庄严承诺,“让青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用汗水铸造灿烂的未来”是他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因为他坚信这样的真理:人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只要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做好每一件事,干好每一件工作,青春就会常驻心间,美好的生活就绝不再是梦。